落实水资源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;建立初始水权制度;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;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社;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;落实节水补贴政策。通过在项目区全面建立以上六项机制,沙雅县将整个村一级水资源和水利设施运营格局盘“活”了。
其中最关键的是建立初始水权制度、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社,以及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改革。“这三点让所有机制和规定在基层的落实有了抓手。”沙雅县水管总站副站长任群星说。
“虽然要求水管站进行精确管理,但水管站才几个人,哪儿管得过来?乡长和村委会主任的事情也特别多,他们也管不过来。”任群星说,“所以在村一级,对农业最重要的水,管理实际上是松散无序的,甚至有些地方就没人管,水在村一级是平均分配,不管你种啥,一亩地水费就那么多。”
不止如此。对农民而言,只有在浇水时,“水”才和他们产生关联。“农田水利系统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各方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。党的十八大以后,水利投资不断加大,新修建了很多末端渠系,但建起来容易,后期维护特别难。”任群星说,“农民认为这是公家的东西,和自己无关,不愿去维护,争水时扒水口的事常有。总之很多地方的末端渠系建好就等着坏,坏了就没人管。”
如今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。海楼镇乔格铁热克村农民用水合作社理事长哈力克·艾萨拿着一个红色的证书说:“这是沙雅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证,拥有者是用水合作社,全村农民都是合作社社员,所以现在大家都知道,地头的渠啊、泵房啊、滴灌设施啊都是大家的财产。我们通过村民大会,对合作社名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破坏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。现在大家都愿意维护,还会互相监督。”